三峡资本集团战略发展研讨会发言材料——陈俊宇

    今年是万州区国企二轮改革的第二年,也是集团公司实现重组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很荣幸能够参加集团公司战略研讨会,以下个人见解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作为“管资本为主”的重要尝试,基金是国资运营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基金投资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发挥功能作用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国有企业产业重组整合的重要纽带。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的基金投资手段,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杠杆放大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特别是,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有效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落地。国有股权投资基金既要发挥引导带动作用,更要贴合市场需求,当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而痛点在于期望值很高、运作效率不高,其原因主要在于行政干预过多,因此构建既能落实政策目标又符合市场需求的运作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突出市场化,明晰投资策略

     探索创新“融投管退”资本运营模式,创新发挥国资“催化剂”功能,有效聚合社会资本,为加快构建“5+10工业体系”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明确使命定位。优化明确各支基金具体定位和投向边界,提高协同效应。二是优化运营模式。坚持“两个结合”,即落实国资监管要求和发挥市场化机制有效结合、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三是严格投资选择。可以用“能看懂、能看清、能承受、能守住”四句概括:“能看懂”,即被投企业的商业模式能看得懂,并且通过尽调判断出被投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否呈上升趋势,所处行业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广阔,核心团队是否是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团队。“能看清”,即被投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财务指标是健康的,并且没有法律上的硬伤。“能承受”,对一个行业的投资金额占整体投资规模的比重,以及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要能够控制。“能守住”,不符合公司内部投资标准、投资理念以及投资逻辑的项目坚决不投。

     结合万州区“5+10工业体系”,建议重点关注先进材料、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新型能源等领域。基金公司针对2022年万州区175家规上企业进行初步筛选,符合投资行业领域及具备成长性的企业仅十余家。

     为行之有效储备更多优质项目,建议设立项目库,将符合公司基金投向的项目都纳入项目库并持续关注,并建立项目筛选评分机制,项目筛选评分以100分为满分标准,以实际情况进行各分项评分,筛选标准具体如下面所述:

     (一)投资模块(一共10分)包含内容

       1、公司的现有估值是否合理(5分)

       2、现有的股权结构是否合理(5分)

     (二)行业模块(一共15分)包含内容

       1、是否符合万州区“5+10工业体系”重点关注行业(5分)

       2、所在行业的市场前景如何(5分)

       3、所在领域是否有国家政策风险或者行业红线(5分)

     (三)发展阶段(一共20分)包含内容:

       1、公司是否有成熟的运营体系(5分)

       2、公司是否有专业化分工部门(5分)

       3、公司的财务指标状况(5分)

       4、公司的知识产权建设情况(商标、专利、著作权等)(5分)

     (四)产品模块(一共30分)包含内容:

       1、产品的原创度和识别度(5分)

       2、产品的核心技术是否有专业壁垒(5分)

       3、产品是否具有成为行业领先者或者黑马的潜力(5分)

       4、产品是否有靠谱稳定的供应链厂商(5分)

       5、公司研发能力(5分) 

       6、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以及是否有竞争空间(5分)

     (五)管理团队(一共25分)包含内容:

       1、管理层股权结构是否合理(5分)

       2、管理层团队人员学历、工作背景及构成(5分)

       3、创始人的软实力如何(品格、专业度、专注度、魄力、资源等)(5分)

       4、公司发展规划如何(5分)

       5、市场开拓能力如何(5分)

      二、突出专业化,提高运营能力

     需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将专业贯穿“募投管退”全流程,促进基金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加强行业研究。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宏观层面针对行业外部环境及产业发展情况的研究;中观层面针对细分行业及竞争格局的研究;微观层面针对龙头企业、目标公司的研究。归纳行业研究十个关键点为:1、行业外部环境分析(分析宏观环境以及外部因素对整个产业以及行业的影响,研究行业发展趋势);2、行业概况;3、产业链分析;4、市场规模测算;5、市场竞争格局;6、商业模式;7、龙头公司分析;8、目标公司分析;9、发展趋势;10、亮点与风险。通过半年以来的学习,目前掌握到提升行业研究能力的方法有通过“巨潮网”查阅同类上市企业招股说明书、通过“中商情报网”查阅各类行业市场规模等数据、通过“前瞻产业研究院”等网站查阅行业研报、日常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关注“投资界”“投融界”公众号等。后续有机会希望能积极开展基金投资管理的研讨交流和对标借鉴,如向两江基金团队、中金团队等,请教学习经验,提升专业水平。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打造一支专业度够的基金团队。建议建立市场化人才引进和内部竞争机制,加快高水平专业化团队建设。基金投资需要具备产业及金融管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项目投资判断能力。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股权投资行业内具有特定产业从业背景的人才需求占比高达84%,其次为具有募资经验资源和运营管理经验的人才。三是抓好定期复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四是前瞻谋划退出。将退出指标纳入考核,避免“重投、轻管、不言退”。

      三、突出差异化,健全投后管理

     坚持“三分投、七分管”,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战略性投资项目的管理赋能,全面增强投资产业链协同。一是坚持分类赋能。结合不同项目特点,研究制订差异化投后赋能策略。二是注重精准赋能。以价值提升为目标,以被投资企业与政府对接协同为重点,丰富完善投后赋能“工具箱”,促进赋能更精准、更有效。结合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区位优势,整合发挥所投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三是强化靠前赋能。按照“投后从投前做起”要求,在立项环节同步明确投后管理策略。四是做好跟踪赋能。持续跟进、及时掌握有关项目不同阶段的赋能需求,定期复盘项目投后赋能进展成效,不断完善赋能策略、方式和手段。

2023年5月9日 14:23
浏览量:0